音乐&耳机

音乐和耳机的关系

音乐审美差异

室友非常喜欢原神、法老空的歌,有一些难以理解,在我看来大都是一些制作规格相当低的正常作品,远没有达到顶级水准。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,导致我们听音观相差这么大,大部分人对于音乐的理解又是怎么样呢?

音乐的组成

首先谈谈自己对音乐粗浅的理解。一首优秀的歌的组成非常复杂,我认为最重要的构成有三个,分别是主旋律、伴奏、混音。

主旋律自然是以人声、提琴、吉他等演绎,音色和情感是影响主旋律是否动听最大的因素。

伴奏则更加复杂,简单的理解就是控制整首曲子的节奏,让音乐能更具跌宕起伏的情感。优秀的伴奏可以是大气磅礴的节奏让人上头,也可以是温柔细腻的小变调让人沉浸。一个制作规格高的歌曲,往往会有几十上百个音轨,复杂度很高,往往决定一首歌的上限。

混音是大部分人直接忽略的步骤,但我认为是让音乐是否打动人心的关键。混音的目的是协调好几十个音轨的音量平衡、在声场中的位置,让多个声音相辅相成,避免相互冲突或者声音挤在一块听不清晰;在关键的时候要能突出关键乐器的旋律让音乐更抓耳。

耳机对音乐的影响

音乐和耳机的关系是什么,听音乐是否需要一个很好的耳机?

以前我认为回放设备对于听音乐影响不大,音乐的核心还是旋律好听,大家对歌曲有各自的偏好,主要是因为喜好不同,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不一致,好的耳机只是锦上添花。

但最近在想,真的是喜好不同吗?因为我和室友听的歌的风格都差不多,都是acg、流行为主,我听的只是类别会更杂一些。但室友明显偏好规格制作轻量的,但有旋律会更突出一些的曲子,在我认知里高制作规格的歌往往都会更好听,这很奇怪,值得仔细研究一下。

于是突发奇想,把室友的耳机拿来听自己平时听的歌,并用自己的耳机AB对比,才发现回放设备不一致,是导致一首歌情感体现天差地别的很大一个原因。

那么先说一下设备这块,我的设备是akg的k812pro,曾今的旗舰,到目前我也认为调音很棒。室友的是森海的hd490pro,大概是3k多价位,比较新的中端耳机,也比较适合听流行。

最直观的区别就是k812声场大了一圈,声音细节更多分离度有明显提升,动态范围也更高,低频下潜更深,人声高频部分会更暖。hd490pro就比较直白,声音挤在一块,如果用来听比较杂乱的歌曲还挺好的,各种声音融在一起还挺带感的。但如果是混音优秀的的歌,低频下潜基本是感受不到的,高频人声比较薄刺,整体的氛围感差了很多。制作比较优良的同一首歌,在两个耳机的表现上截然不同,甚至很难想象是听的是一首歌。

因此在中低端耳机里,是否有优秀的混音,是没有显著的差异的,比如原神的歌,在好的播放设备下,也还是一团糊,和在差的设备上的表现差不太多。类似尼尔、格林笔记、FF系列的歌,制作规格相当高,在好设备下真的是很动人,但在hd490pro上就表现的很平淡了,听不出来什么感情。

混音做的好的歌上限会更高,在情感爆发的时候是真的能让人流下悔恨之泪,而混音做的一般的歌,即使是歌再怎么好听,情感表现始终差一大截,我很难认为是艺术品。


因此,高端一些的耳机,由于细节表达更到位,能在制作规格好的音乐上,得到很完美的体验。而差一些的耳机,只能听个响了,主旋律好听是音乐是否好听最大的差异。

耳机的差异,毫无疑问会决定大家对不同歌曲的偏好。

很多人都认为,练琴需要一个好的琴,再进阶一些需要一个好的弹琴的环境,避免从小听到的声音就不对,建立一个好的听音观。似乎大家都很一致地忽略了回放设备对人听音观的建立的重要性,舍得花几万块去购买一个更好的练琴环境,但不舍得多花几千块购买一个好的日常听音环境,也是舍本逐末比较可笑了。

不过只有真的体验过优秀的回放设
备,并且有一定音乐理解的人才会有这种感觉吧,这部分人往往是hifi发烧友,但在国内的糟糕音乐环境下,自己或者孩子大概率也不会学音乐。而让孩子学音乐的父母,除非是音乐世家,对音乐的认知不是很深入,视角比较窄,很难全链路梳理所有环节对最终目标的影响。

相关推荐

高规格制作试音碟

歌单截图

https://music.apple.com/jp/playlist/%E8%AF%95%E9%9F%B3%E7%A2%9F-acg/pl.u-JPAZbl2tD23aKbG

年度喜爱歌曲

  • 2025
    • 忘れじの言の葉 (feat. 安次嶺希和子) [2022]
    • 天狼星的心脏
  • 2024
    • 春日影
    • 過ぎゆく日と君へ (feat. nayuta)

推荐的设备

音箱

平时以音响为主,使用的是真力8351,性价比很低,但小黄鱼会便宜一半的价格,我觉得价格上还好。声音质量很好,调音也比较适合我。有glm校准,能在声学环境差一点的卧室使用。如果有意向可以去真力线下店体验一下,在小黄鱼购买德行版本。


大耳

大耳用的k812pro,觉得唯一的缺点就是乐器表现上比hd800差了一大截,很多带交响的歌曲,总感觉极高频不够亮,比如小提琴小号之类的声音气势上不去。其他都是优点了,很杂食,acg人声表现相当好,低频下潜动态等都挺好,声场比较开阔听着不压抑。由于是低阻耳机,也比较好推了,用mac就挺好听的。不过现在已经不生产了,二手不知道行情怎么样。已经不知道主听acg还能不能升级了,再往上万元价位,应该只有静电耳机了,但担心难维护,以及调音是否合适,细节更多会不会导致声音也更刺。


入耳式

入耳式耳机之前倒是折腾了一段时间,现在留在手的是jvc的fx1200,和qdc V6。

fx1200挺好听的,细节很差,声场也比较小,但是氛围还不错,不过现在也基本买不到了,我现在也只是用来换一个麦克风先,上班开会用。

qdcv6是之前听得最多的,除了低频量有点少(下潜还可以),高频有点刺,其他我觉得挺好的,调音我也很喜欢。不要连续听大几个小时,时不时听一下很不错。


蓝牙耳机

买过bose的几个耳机,以及AirPods pro,音质上都是垃圾,不用说什么。


小尾巴&播放器

之前买过ibasso的dc03,大致300块。最近买了一个旗舰的dc elite,3k价位。苹果的macbook pro自带耳机孔音质也挺好。还用过钰龙的天鹰座2代,是一个3k价位的台机。

整体排名是:

天鹰座2代 > dc-elite > macbook pro(M1 pro以上) > dc03。

说实话dc03这个价位的就很够用了,和他上一级别的mac差不太多,不仔细听,听不出太大差别,模模糊糊感觉声场、整体氛围上会差一点点。

macbook也只是相对dc-elite差一点点,dc-elite更凝实一些,在歌曲进入高潮部分氛围感更突出,不过更多给我的感受是调音上的区别。

由于我基本是用的3.5mm耳机孔,不知道天鹰座2代台机是不是没特殊优化,可能会吃亏一些。听下来动态范围比mac好不少。由于这个机器最近经常自动关机,已经吃灰一段时间了,就没单独和dc-elite比较,不过mac和dc-elite差不太多,在我印象里,天鹰座是会比dc-elite好一些的。

不过只有对比天鹰座和dc03这种级别的小尾巴,才能听出来比较大的区别,其他几款声音都差不多吧,没有更换耳机带来的音质提升那么明显,建议大家可以在这部分省点钱。


音乐&耳机
http://example.com/2025/03/23/音乐&耳机/
作者
Zzzia
发布于
2025年3月23日
许可协议